【通讯员 白雪 魏兵】3月15日下午,学校2025年本科教育工作大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顺利闭幕。校党委书记张金刚出席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清春,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富森,党委常委、副校长蔡玉俊出席闭幕会。蔡玉俊主持闭幕会。





会上,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戚厚军、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王冬霞和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岳东鹏分别围绕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重构基于OBE理念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培育“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打造产教融合教学资源、建设“核心区+分布式”浸润式实践基地、构建产教融合资源库及课程标准-知识图谱、开展专创融合式创新实践教育、校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当前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规划等,对智能制造工程卓越工程师班、自动化拔尖技术技能人才冠军班和新能源汽车工程卓越职教师资班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与会领导为2024年以来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以及教学团队发展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团队和集体进行表彰。鼓励广大教师继续忠诚热爱教育事业,砥砺前行,练就扎实学识,积极关怀学生,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金刚在讲话时指出,本次大会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改革的部署要求、全国教育大会和我市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等部署要求,深化我校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迎接新一轮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系统总结了我校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研判了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大会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含金量高。通过大会,全校的党员干部教师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必将对我们学校今后的本科教育教学乃至标杆建设、一流建设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金刚就进一步做好全校本科教育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要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前瞻性规划和系统化举措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二要树立问题意识,准确把握学校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要涵养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过程考核,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管理,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素养,推进教师评价体系改革。三要聚焦短板不足,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教育部和天津市委的部署要求,积极推动学校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水平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要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创新课堂教学、加强学生过程考核、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和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等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潜心读书 精心育人”的重要勉励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崇尚学习、热爱学习、勤于学习,助力每个学生更好成长;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积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不断增强教师数字素养,鼓励教师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
张金刚强调,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校上下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忘初心、牢记嘱托、勠力同心、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勇毅前行,高水平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努力开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作出天职师大新贡献!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25年本科教育大会在3月14日正式开幕。开幕会上,郑清春代表学校作2025年本科教育工作报告,从总结经验到剖析问题,从锚定目标到清晰航向,就全面加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作出重点部署。大会先后邀请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邓传淮以及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规划发展处处长孙洪磊等专家做了3场精彩的专题讲座;聚焦本科教育前沿问题,举办了“新时代职教师资培养的挑战与变革”等5个平行论坛,深入研讨6个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案,3个学院做新工科教育创新样板建设的专题报告。通过组织多元化的专题报告、平行论坛、研讨活动,对当前学校教育教学领域面临的时代机遇、现实挑战及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为后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引。
全体行政部门处级干部、全体教学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和骨干教师代表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