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引言
为什么很多人无法获得幸福和快乐
生命的内涵和特征
第一章 什么是幸福
公正无私是社会道德品质的核心
努力去获得幸福选择的能力——公正无私
幸福的内涵
幸福和需要的关系
v 生存的需要
v 自尊的需要
幸福与才华、道德的关系
幸福的定义
幸福的分类
v 神性的幸福
v 人性的幸福
第二章 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
马克思的人生经历
马克思的基本思想
v 辩证法
v 物质秩序
v 劳动异化
v 物质秩序
v 上层建筑
第三章 社会体系与幸福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而决定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幸福
社会期望对幸福感的影响
第四章 幸福与伦理
哲学、伦理学的概念
幸福和伦理的关系
道德与幸福和伦理的关系
v 人的社会行为要符合时代的伦理
v 道德是根据社会伦理规则划分的个人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v 融入社会的伦理才能获得机会和幸福
第五章 西方伦理研究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秩序哲学家
v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米尼
v 毕达哥拉斯学派
v 变化的观点——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芝诺、恩陪多克里和阿拉克萨戈拉
v 原子论者——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的善与真理
v 智者派或知识分子——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和斯拉西马库
v 苏格拉底——知识即是美德
柏拉图的思想发展
v 柏拉图——用数学来建构社会秩序
v 柏拉图的知识论——洞穴理论
v 柏拉图的形式或理念论
v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
v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v 柏拉图的宇宙观
亚里士多德其人及其思想发展
v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和科学独立
v 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研究问题的界定
v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v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奥古斯丁及其思想
v 圣奥古斯丁——信仰与理性的结合
v 圣奥古斯丁——人的知识
v 圣奥古斯丁——神创的世界
v 圣奥古斯丁的道德哲学
v 圣奥古斯丁的正义政治论
托马斯·阿奎那及其思想发展
第二章 托马斯·阿奎那主要成就——哲学基督教化
第三章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5种证明
第四章 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创世说
第五章 托马斯·阿奎那——道德和自然法
第六章 托马斯·阿奎那提出国家的概念
康德及其思想发展
v 康德的批判哲学及其哥白尼式的革命
v 康德:理性思维的结构
v 康德的美学
存在主义和萨特
v 什么是存在主义
v 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
v 萨特的思想:存在先于本质
v 萨特的思想:个人的责任
v 萨特的思想:无人论和人的放弃
v 萨特的思想:偶然性、必然性和自由
|